2007年9月28日 星期五

祭孔大典預演

今日是大成至聖先師孔子2557週年誕辰,也就是俗稱的教師節。
昨天下午利用半天的補休,和Madeleine到台北孔廟參觀祭孔大典的「預演」,雖然不是正式演出,但還是吸引了大批人潮前往參觀(其中有不少是日本人和歐美人士),儀式共有三十七個步驟,相當冗長,許多耐不住性子的人,中途就離開了。參與儀式的人數加起來約有百餘人,各有不同的服飾: 中央著淺黃色長袍者為佾生,負責跳佾舞。左右兩側著赤色長袍者為樂生,負責奏樂。前方著紫色長袍者為禮生,如同司儀,引導整個儀式的進行。著藍黑色服飾的人是祭官,也就是祭拜孔子的人。


六佾舞片段,很像把各種鞠躬作揖、行禮的動作貫串在一起,令我想起行天宮的收驚婆婆。

孔廟建築有個很特別的地方,就是所有的樑柱都沒有題字或對聯,這麼做是因為"不敢在孔夫子面前賣弄文章"。結束後想去看萬仞宮牆,很可惜它正在整修中,被鷹架整個圍起來了。

孔廟文化資訊網

4 則留言:

匿名 提到...

你有找到為什麼是祭孔大典時是使用六佾而不是八佾舞嗎?
不過儀式真的太冗長了,而可惜的是台北孔廟都在整修,無法窺視其全貌

Piagetzu 提到...

還沒時間查呢~
這感覺就像孔子被貶官了~~

匿名 提到...

台北孔廟因丹墀面積較小,所以採用六佾舞

以前祭孔時,即有二派主張。一派主張孔子死後,因被封為文宣王﹝諸侯﹞,且孔子謙虛有禮,若用八佾舞祭之,孔子會擔當不起,因此採用六佾舞。另一派主張孔子道德學問淵博,影響甚鉅,比皇帝還偉大,故用八佾舞。,但原則上是以八佾舞為主﹝視丹墀大小來決定﹞。

ps:屋宇前面沒有屋簷覆蓋的平臺,因古時多塗成紅色,故稱為丹墀

@@~~~~~~

Piagetzu 提到...

原來如此,感謝不具名人士補充。

另外一提,台北孔廟網頁中提到:「漢初盛行道家思想『黃老之學』,直到漢武帝獨尊儒術,設五經博士,確立太學制度,又以對經典的嫻熟程度作為任官的依據,使得儒家思想成為主流,社會上對五經的研究也蔚然成風。」就小弟粗淺的瞭解,老子的思想有一些「愚民主義」的味道,希望保持民風純樸,但實際上社會的發展總是由簡而繁,這樣的想法難以實行。而儒家思想講究倫理,很明顯的有助於安定社會、鞏固政權,所以長期以來受到列位君王的支持與鼓勵。
以上看法,有錯請指正。盛行道家思想的社會不知道會是什麼樣子呢...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