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7月28日 星期一

觀.念.攝影

逛書局的時候,把這本書隨意的拿起來翻翻,沒想到卻被它的內容吸引住了,一頁一頁往下翻。一會兒之後動念想要把它買回家,可是翻到版權頁一看,媽呀!這本書要價500多塊呢~

結果三天之後,還是利用下班的時間把它買回家了。一般攝影書籍大多從器材開始寫,接著介紹基本的攝影技巧,然後是各式各樣的構圖、範例...等等,「觀.念.攝影」卻不從這個角度下手。作者認為在這個數位化的時代,攝影的材料和處理勢必有巨大的改變,但不曾改變的是,「人」這個詮釋訊息的主體,所以此書由人的生理和心理著手,分析人們接受訊息和分析影響的方式,希望借此分析並創造出更好的攝影作品。

此書分成三個章節:(1)視覺的生理系統;(2)人類的知覺系統;(3)影像及完形研究。前兩個部份和學校裡修過的光學、色彩工程學有些重複的地方,所以很輕鬆的就讀過去了。但最後一個部份有許多和心理學相關的內容,這些對我來說就很陌生,出現許多我沒辦法掌握的詞彙,譬如完形(Gestalt)、知面(studium)。

另外,書中的圖片非常值得一看,有些是各式各樣的錯覺圖案,有些是名聞遐邇的攝影作品,還有一些是經過精心安排的圖片,用來介紹書中提及的觀念。

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

以下介紹一個書中提及的觀點:

封閉性
--當觀賞者面對一張十分熟悉的圖像,一旦圖像的線條或形狀十分接近完成狀態,觀賞者有知覺或記憶成更接近完成的傾向。

上面那條「線」便是一個例子,由於線條是很常見的圖案,所以當我們看到這一長串的短線,會很自然的把它連起來而視為一條線。(如果你要說你看到的是虛線,那也對啦,這不是一個很完美的例子。)

同樣的道理應用在生活上,就是人們喜歡從頭到尾完成一件事,如果中途被迫終止,參與者會有沮喪及失落感。譬如球賽播到一半,衛星訊號斷訊。又譬如人們面對一件尚未完成的工作時(具有較大的心理張力),會留下深刻的記憶及印象,但是當工作完成之後(心理張力解除),記憶和印象就會迅速減弱。這種說法頗有道理:營隊結束後的檢討會,總是越早進行越有成果;老闆問我三個月前結束的一個案子,其細節我總是答不上來。Orz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