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10月26日 星期日

三峽祖師廟、燻耳蟲


上週六是一個秋老虎發威的sunny day,和Monica到三峽參觀清水祖師廟。

簡介(以下摘自李梅樹紀念館)
三 峽 祖 師 廟 創 建 於 清 乾 隆 三 十 四 年 (西 元 1769 年), 歷 經 三 度 重 建. 第 一 次 因 大 地 震 原 廟 被 毀, 經 於 清 道 光 十 三 年 (西 元 1833 年) 重 建. 第 二 次 因 甲 午 戰 爭 失 敗, 清 廷 締 約 馬 關, 將 台 灣 割 讓 給 日 本, 三 峽 鎮 民 不 願 異 族 統 治, 以 本 廟 為 反 抗 大 本 營; 事 敗, 廟 堂 遭 日 軍 焚 毀, 至 光 緒 二 十 五 年 (西 元 1899 年) 再 度 重 建。

今 祖 師 廟 為 第 三 次 重 建, 始 於 民 國 三 十 六 年 (西 元 1947 年) 農 曆 七 月, 由 本 籍 畫 壇 耆 宿 名 藝 術 家 李 梅 樹 (西 元 1902 - 1983 年) 親 主 其 事; 自 四 十 六 歲 起 至 八 十 二 歲 止, 以 半 生 之 歲 月 為 弘 揚 傳 統 藝 術 文 化 與 繁 榮 桑 梓, 并 追 念 清 水 祖 師 公 之 豐 功 偉 績, 而 規 劃 重 建. 其 結 構 純 以 我 國 傳 統 式 古 法 建 造, 建 築 彫 刻 之 美 聞 名 遐 邇, 故 有 [東 方 藝 術 殿 堂] 之 美 譽.。

全 廟 建 築 均 以 精 彫 細 琢, 歷 經 四 十 九 年 尚 未 完 成; 殿 內 之 木 雕, 石 刻, 浮 彫 或 銅 鑄, 無 一 不 是 匠 心 獨 運 鬼 斧 神 工 之 傑 作。三 峽 祖 師 廟 實 為 一 座 代 表 傳 統 文 化 的 藝 術 館, 亦 可 稱 為 雕 刻 博 物 館,常 年 吸 引 無 數 中 外 遊 客,藝 術 專 家 學 者 及 友 邦 貴 賓 蒞 臨 觀 賞, 歎 為 觀 止。


正門一景。


正殿前的中庭,這裡有一種觀光客遠多於香客的現象,而且外國人不少。


最值得一提的是正殿前方的三對石柱,彫刻精美,每根需花費一千多個工作天才能完成。


正殿內部的藻井。


正殿兩邊各有一鐘樓、鼓樓,暮鼓晨鐘是也。


左邊是鐘樓。右邊的屋簷裝飾華麗非凡。

其實目前祖師廟的未來有這潛在的危機,廟中委員分裂成兩派,一派認為應該依照李梅樹當時的理念,精雕細琢,仔細修整;另一派認為,應該考量現實因素,外包給大陸師傅,經濟快速地整修廟宇。鼓樓屬於前者,石柱的精美程度遠不如正殿,很可惜。鐘樓屬於後者,仍在整修中,暫不開放。(此事詳情請見三峽傷心廟)

正好幾周前在日本京都看了很多廟宇古蹟,明顯感受到日本、台灣對於古蹟經營的不同之處。日本寺廟商業氣息較濃,許多地方必須購票進入。或許因此經費較為充裕,整建計畫較為龐大,譬如姬路城大天守閣計畫在2009年秋到2014年秋之間進行大型整修。


樑柱上的精美彫刻。


門神,一般廟宇以彩繪的方式製作,而這裡用浮雕的方式,非常精美。

以下是兩張攝影練習照。





祖師廟後方便是三峽老街(三角湧老街),規劃得整齊美觀又不失古樸,來到這裡不逛可惜。


老街一景。



~~~~~以下是燻耳蟲初體驗~~~~~


在通往祖師廟的橋上(長福橋),發現一個燻耳蟲的攤販。一次一百元,這一定要試看看的阿!


燻耳蟲的設備。老闆首先將一片方形鐵片放在火上加熱,溫度足夠之後放在左邊的另一片鐵片上,然後加上藥粉、麻油,這時候會冒出很多煙(很香,因為有麻油),所以要趕緊把右邊的漏斗蓋上去,並且用塑膠管接到耳洞裡。


燻耳蟲體驗中。左右兩耳各一次,一次約三分鐘。結束後老闆拿出棉花棒和另一種藥粉,先清一下耳道,然後沾一些藥粉放在耳朵中。

看到這裡,大家一定有一個疑問:到底有沒有耳蟲跑出來?答案是沒有!而且也沒什麼特別的感覺,只是耳朵溫溫的而已。騙人的嗎?或許應該些威脅老闆說:沒看到耳蟲不付錢喔!

燻耳蟲這一招到底是那個天才想出來的阿...

沒有留言: